商品房交易進入淡季,沒有購房者讓開發(fā)商們苦惱不已,不多的“意向購買者”又似乎集體患了“漂泊癥”:房子看了一套又一套,價格砍了一次又一次,但辛苦折騰多次,到頭來卻怎么也不下單。
劉先生今年國慶前就開始滿城找合適的房子。跑了幾個樓盤售樓處,他白天上班,一有空就上網搜索房源,看地圖打電話,問同事問朋友。銷售員也都很客氣,不斷聯系,還邀請一起參加客戶活動。
劉先生告訴記者,他并非是拿開發(fā)商耍著玩,那些房子他也的確喜歡,但是價格上他肯定不愿意以現在的成交價購買。“明擺著房價還會往下走,如果我以現價買下來,肯定買了就開始虧。所以我把價格下調了,如果他們真能接受,那我也就下單了。”劉先生說,“我雖‘急著’買房,但并沒有打算馬上買。我估摸著這樣的政策嚴控下,房子還能再降價呢,到了三四月才是我出手的真正時機。”
現在的市場行情之下,像劉先生這樣,到處看房、砍價的剛需購房者只多不少。就這幾天,在與想買房的朋友、同事聊天時,他們都會提到自己已經看了多少套房,還打算繼續(xù)看房,正在打“價格持久戰(zhàn)”云云。
有業(yè)內人士分析說,同樣的情況,若是放到以前,買房的剛需者們目的性很強,一般看2~3套就心中有數,看中了馬上下手。那時大家對房子都是看漲為主,唯恐買不到,開發(fā)商占絕對主導權。如今,嚴控之下,買方逐漸開始掌握買賣節(jié)奏。正如劉先生那樣,從小區(qū)環(huán)境到戶型,從物業(yè)管理到學區(qū),他們正貨比三家。